——自主健康与国传三期第五次大课顺利进行
2021年8月15日,我们迎来了自主健康与国传工程三期的第五次大课。鉴于疫情,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邀请觿(xī)堂文化智库研究员,艺术史学者,器物设计师孙皖平老师与学员们在云端分享了题为《茶对于我们生命的价值感》的茶文化课程。孙老师举手投足间自然流露出朴素古雅的神韵,在一天的课程中,他就茶的衍生和发展历史、茶饮文化、茶与健康等话题向我们娓娓道来。他希望通过他的讲解,能让更多的人了解茶呵护了我们整个民族的健康发展,并让人们意识到茶在人生命中的重要价值及茶给人的身体与心性所带来的种种益处。
上午的课程中,孙老师主要介绍了茶文化的几个重要节点,探讨了茶文化对人群和社会的价值。西周时期茶是用来祭天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充分地认识到茶对于人的身、心健康的作用和功能,比如吃茶可以让人感受到更多的自然之道,身体会变得强壮,心情会变得快乐,积极向上等等。在此过程中,吃茶的价值也逐渐凸显出来。西汉时期,煮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另外,关于茶的文献记录大多出自中医药书籍,这说明茶是具有药用价值的。宋代之前人们吃茶的目的不在于口味,而在于它对人们身体的呵护与心性的滋养。孙老师还向学员推荐了关于茶的三大著作——陆羽的《茶经》、荣西法师的《吃茶养生记》和威廉∙乌克斯的《茶叶全书》。
下午的课程中,孙老师就中国茶文化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讲解。他提到,正像明代医家李时珍告诉大家的,中国人的体质不能喝寒性大的茶,所以制茶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把其寒性去掉,而明代之前的蒸青工艺就是祛除茶叶寒性很重要的步骤和方法。随后,孙老师就历代茶饼的制作和烹煮的方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孙老师还介绍了黑茶对食肉游牧民族的保健作用和茶马古道的由来。黑茶是发酵茶,烹煮时间越久,它的五倍子酸含量越高,而五倍子酸有助于肉类蛋白质的消化,促进人体毒素的排解。
接下来,孙老师提到茶文化在宋徽宗时期达到最高峰,并为学员现场示范了宋代的七汤点茶过程,把课程推向了高潮。在问答环节,孙老师对学员的问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孙老师建议我们要清楚自己的身体状况,找到适合自己的好茶。
最后,孙老师借助唐代卢仝的《七碗歌》,与大家分享了品茶的七种境界,这更加激发了大家品茶、吃茶的兴趣。茶是药,是我们身体的守护;茶是禅,是我们心性的向导!希望通过孙老师的授课,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茶对人提升生命质量的价值,并在传承和促进中国茶文化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撰稿:自主健康与国传三期共辅班何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