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医第一经典,是一部养生宝典,也是修真秘籍,其成书于西汉中期,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各81 篇,共162篇。
几千年来,无数人探索和挖掘《内经》的宝藏,每个时代都有人从中得其一二受益无穷。本书可视为作者在这方面的初浅尝试,希望能由此给大众对这部经典有一个不同角度的解读,从而开启体证《内经》、解开生命千古之秘的智慧之行。
本书旨在传递:
一、体证是学习《内经》的捷径;
二、在正确生命观指导下,按照正确方法操作,体证《内经》不难;
三、真正的养生只能是以自主健康为生命底色的圆满养生。
2020年3月,应泰和屯自主健康平台邀请,我以明嘉靖武陵顾从德翻刻宋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与南宋史崧校对整理的《黄帝内经·灵枢》为底本,参考学苑出版社医道传承丛书《素问》和《灵枢》,做了为期一年的“自主健康圆满养生之《内经》学与用”系列讲座。
讲座以2008年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出版的杨海鹰老师著作《如何安心如何空》中的“三位一体”人体科学生命观和《内经》生命观为依止,本着怀疑、探讨和求真的科学精神,从如何用心学习和如何实证的角度分享了《内经》学与用,并开办了 28 期“自主健康经络体验营”和“7期自主健康训练师营”。
2021年5月,我从《灵枢》中提炼出以打开经脉为目标的十二经筋 / 经脉理法与技法,作为自主健康训练师的辅助方法,2022 年2月9日,由杨海鹰老师荐名为《喻式灵枢脉法》,技法包括喻式手法和喻式脉针等。
2021年9月,有幸结识吴有森先生,他看了《内经》学与用讲义后建议出版。
受篇幅所限,我选取了七篇,其中唐王冰次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五篇,包括《上古天真论篇第一》《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生气通天论篇第三》《金匮真言论篇第四》和《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为了更好地理解《灵枢》中针刺原理与刺法,我将《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和《灵枢·官针第七》两篇合为一篇,调整了原文先后顺序。
本书围绕《内经》生命观,采用“原文+释译+博喻微言+知识扩展” 的结构呈现。
释译部分,我最初参考了中华书局姚春鹏译注《黄帝内经》,后期参考了人民卫生出版社郭霭春主编的《黄帝内经素问语译》,其中部分释译有我基于体证的个人观点,涉及对神、藏神的认识,我单独做了解释,一家之言的目的是抛砖引玉,个别表达如有偏颇,欢迎方家指正。
王冰注未释译,虽后世医家对其表达有所怀疑,我从体证的角度对王冰注颇为认同,所以对原文及王冰注表达清晰的内容不再画蛇添足。就原文涉及体证的部分内容,在“博喻微言”和“知识扩展”中进行了分享,主要强调如何用心学习和如何体证,为我个人的体证与学习心得,仅供参考,不做定论。
本书推荐的两个重要养生方法“吐气法”和“外圆功”引自《如何安心如何空》。希望大家能从本书的分享中获得些许启发,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操作起来,进而学会用心学习和体证式学习,实现自主健康、圆满养生,如此,也算未枉本书抛砖引玉的目的了。
2008年5月,突如其来的疾病让我措手不及,不得已停下工作,开始面对人生的生死考验,尝试了很多方法也没有好的疗效,身体日渐衰弱。
2010 年夏天,一位友人送给我一本《如何安心如何空》,10月25日下午,我见到了书的作者杨海鹰老师,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天是我生命的转折点,我已经被引领到影响我一生的最重要的人面前。
或许是命不该绝,或许是再续前缘,我从 2011年4月15日开始按照《如何安心如何空》书中方法操作。我全然接受了主体、能体和肉体“三位一体”的人体科学生命观。
11年的时光一闪而过,我已经52岁,除了身心重返健康以外,收获远远超过预期,《内经》的学与用只是其中之一,我和家人都是生命实相科学的受益者,所以我迫切地希望人们尽早享用杨海鹰老师送给大家的这份弥足珍贵的礼物。
2012年我参与了某中医药基金会的发起和设立工作,并兼任了该基金会的首任秘书长,从此与中医结缘。
在接触和了解中医的过程中,我始终有一个困惑,就是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医,中医可以成为科学的中医吗?如何避免中医江湖化?在此,我将自己的一点思考分享出来,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博得普遍认同,只是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学习《内经》,首先要搞清楚《内经》的生命观是什么?是圆满的还是不圆满的?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这个问题搞清楚了,中医的根基自然就清楚了。
中医的研究对象就是人体,我想中医理论的基础就是对人体生命的认识,对人体生命实相的认识深度和层次决定了中医自身的高度。
如何认识人体生命呢?除了现代医学的认知方式外,个体生命的实修体证则是传统经典公认的一条路,我已经看到了靠走逻辑和经验路线认知方式的不足,我认为只有实修体证,才能重复验证古代圣贤的生命观,才能接近生命的实相。
关于学习中医是否需要修行,我曾与一些中医朋友讨论过,大致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实修太重要了,学好中医必须修行,另一种意见认为实修没必要。
我认为这与个人目标定位和追求的标准有直接关系,看想得到什么东西,如果想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高的道,只能通过实修,修成贤人,甚至修成真人,与古圣贤把臂同行,体证到圆满的究竟的人体生命实相,才能拿到打开中国传统文化大道之门的钥匙。
站在中医事业的最高峰看,如果说《内经》等经典是古代圣贤在那个时代对生命实相的体证与表达,今天的科学时代,就应该是全球医学界最顶尖的一批人,最低也应该是一批真正追求真理的有志者来重新完成体证生命实相这项实验工作,实验对象就是自己。
在体证生命实相的同时,进行持续研究,当时机和条件成熟以后,用现代科学的表达体系对《内经》等中医经典重新定义和表达,完成中医理论体系的重构,在此基础上完成中医应用体系的技术标准化等工作,我想这是未来中医事业的大方向。
2022年4月3日,农历三月三,据说这一天是黄帝的诞辰,我完成了本书终稿,冥冥之中如此巧合,顿生感恩之心,多年来承蒙诸圣贤和黄帝老人家的加持与庇佑,唯有传灯才能报答一二,希望通过本书结识更多的有缘者与我同行互勉,共做“一灯能破千年暗”的传灯人,则善莫大焉!
从大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到2022 年,恰巧21个甲子(1260年),天意乎?正如王冰先生所言:千载之后,方知大圣之慈惠无穷。
病魔关上了我身体的窗,修身打开了我心灵的门,在此特别致敬我最尊敬的生命导师——科学家杨海鹰老师!
感谢爱人冯志涛女士的患难与共!感谢父母和家人的一路相伴!
陈喜健医生和胡艳辉女士协助了本书初稿的校对,郑瑞姗医生、郭继红女士、宫苹女士和杨觐玮医生等多位自主健康训练师对书中推荐方法和喻式脉针的有效性做了数千案例的验证,泰和屯自主健康平台的李雨飞积极配合讲义整理工作,王福刚先生和刘文先生给予了诚恳的建议和帮助,在此一并致谢。
感谢所有关怀和帮助我成长的师长亲朋!
时黄帝纪元4719年岁次壬寅
杨博喻于北京龙山
(本文为《对话内经》一书的前言)
杨博喻
北京市长江科技扶贫基金会创始人/理事长,北京市科协荣誉委员,《对话内经》作者。
2008年因病关注身心健康,2010年10月结缘科学家杨海鹰老师,2011年4月开始按照杨海鹰老师的著作《如何安心如何空》一书中的原理与方法坚持操作,不仅宿疾痊愈,更超预期收获了对人体生命实相的体证。
2017年和张其成老师联合开办《国学传承》公益班,倡导用心和体验式学习。2020年3月开讲《内经》体证系列课程,至今已开办30多期泰和屯自主健康之《黄帝内经学与用》经络体验营和十余期自主健康训练师营。
2022年7月,著作《对话内经》由中医古籍出版社正式出版。
杨博喻老师为讲师之一的长江文化 · 传统文化精品课程正在报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