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more>>

新闻动态

课堂回顾 | 从企业到国家,回归“人”的原点

  • 发布日期: 2025-10-23
  • 点击:232

继解浩然老师《守正创新谈中医》三讲圆落幕之后,10月18日我们又迎来了一场精彩的思想盛宴。李书玲老师将从文化与历史的维度为我们深入探讨“组织”的生命逻辑。


第一讲的主题是“缘起,从企业组织到国家组织”,这是一个极具深度和广度的议题。


开篇伊始,书玲老师便抛出了三个引人深思的问题:

1、为什么探讨组织的生命逻辑?

2、影响组织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最核心因素是什么?

3、为什么探讨国家组织的生命逻辑?


组织的生命周期与延续之道


组织生命逻辑的对象是企业。在当今这个环境快速变化且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里,企业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企业的生命周期似乎是一种必然的规律,从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业期,到逐渐稳定成熟的成熟期,再到不可避免的衰退期。如何才能让企业超越周期,有质量地延续下去,实现生存、发展、传承与进化呢?这无疑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探索历程


书玲老师随后分享了她在研究组织生命逻辑过程中的经历。从北大光华的市场营销学习,到咨询公司的实习工作,再到后来在和君咨询独立带领团队,每一步都为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之后,她又投身于博士学习,不断深化自己的理论研究。


2016年,带着一路走来的困惑,书玲老师开启了实修之旅,希望能从一个不同的角度甚或是不同的维度去寻找答案。寻找规律的意义并非是为了得到一个确定的结论,而是为了更好地掌握变化的原理。她的这段经历令人钦佩,也让我们对她的研究充满了期待。


组织发展的核心命题:人


在组织发展的核心命题中,“人”是关键。组织应该回归到人的原点,将人置于组织服务流程的核心位置,而不是让人为组织所束缚。然而,现代管理学理论在回答“企业家封顶”这一问题时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管理学的效率指向侧重于工具,以显性为主导,而且其由外往内的研究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组织土壤的肥沃与否,从根本上来说,体现在人才的生长能力上。只有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组织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组织发展的核心命题需要回归到生命的视角,关注人与人的动态组合,思考如何实现效率的最大化和价值的充分体现。



组织生命逻辑的决定因素:人性


人与人的组合,表面上看是基于岗位责权的专业分工与协同,但更重要的是人性状态的组合。组织生命逻辑的决定因素在于人性。组织需要回归到人的原点,而人也需要回归到生命的原点。


一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进步往往是逆人性的,这种进步只能在自己有“向内求的意识”的前提下,通过由内而外的努力去认识和超越。外力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只有在里应外合的基础上,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否则只会引发本能的抗拒或回避。


那么现代管理学缺失的企业家封顶的个人解,和企业作为一个生命体如何超越周期的组织解,到哪里去找呢?


中国国家组织的历史变迁


也许我们可以把企业组织放大到国家组织,到国家组织的经验里去寻找答案。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代的文明,虽然朝代在更迭,但大一统的社会结构一直在延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历朝历代的历史实践既提供了难得的组织探索样本,也提供了丰富的个人成长样本。为什么我们的国家延续了两千多年,依然有强劲的生命力?究竟哪些是不变的规律?因为越是符合生命规律的,越是有长久的活力


一般组织的管理和复杂性其实是国家组织的降维,所以作为中国大一统社会下的中国企业,一定要回到中国的背景框架下去探索自己的实践道路。


11月22日李书玲老师将为我们带来第二讲——“传统的经验与启示”在这一讲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传统中国国家的组织实践,从中探寻组织基业长青的密码。